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中國第三產業首超第二產業 產業結構可喜的跨越
2013中國經濟“年報”最大亮點並不在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保持穩定,而是第三產業在2013年GDP中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過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超過瞭第二產業,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首次出現的年度經濟結構的新變化,是服務業加快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結果,是中國經濟結構在調整轉型升級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中國產業結構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這表明,中國經濟發展中比較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正在發生根本性的逆轉。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但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傢,也明顯落後於發達程度與我們相當的國傢。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發達國傢大部分達到70%以上,低收入國傢平均為45%。按世行劃分,我國屬於下中等收入國傢,這一級別國傢的服務業比重平均為55%。而我國,2005年的水平為40.3%,比人均收入水平與我國相當的國傢低10個百分點左右。當工業化和城鎮化到瞭一定發展階段後,中國工業增長所占的比重略微放緩,第一產業占比逐年下降,為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瞭空間;而當城鎮化帶來大批農民進入城市,服務業不僅市場容量大增,而且從業者人數也會大幅增加,三產在經濟結構之中的比重還會增加。在發展工業化的過程中,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評價機構的設定,重視經濟總量,不大註重總量的構成,無論是決策指向也好,還是資金投放也好,更有環境營造也好,主要集中在二產上。中央政策鼓勵通過改革來推動結構調整,尤其是鼓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放心保)、現代物流、信息咨詢、科技服務、文化產業、創意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唱起瞭主角。而養老、服務業、旅遊業,以及包括工業配套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速度也在明顯加快。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會在旅遊、餐飲、服裝、教育、社交等方面有更高層次的需求,也會成為促進第三產業大發展的最大動力。構建比較合理的產業結構,是經濟均衡發展、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促進投資、出口、消費三者的協調,對於解決結構性生產過剩、防范出口風險具有重要意義。而發達的服務業可以提供和優化消費環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消費需求。發展第三產業最為顯著的是可以擴大消費性需求,這不僅是經濟運行的原動力,而且決定經濟運行最終的市場容量。特別是服務業支持就業的效果明顯,而就業為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需要我們在發展理念上,必須以全新的策略來應對第三產業大發展黃金期帶給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推動力;在環境營造上,必須在市場準入、稅收融資及公共資源享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調整產業結構上,要善於用新型業態和技術進步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層次和水平,積極拓展新領域,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服務業繼續保持一個比工業更快的發展速度。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1-24/161713794.html
基隆市貸款銀行推薦信貸車貸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 Jan 10 Sun 2016 08:20
房貸雲林褒忠房貸車貸信貸台南北區車貸信貸 房貸增貸信用貸款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房屋信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